一、背景与需求
1.煤矿通风安全核心需求
煤矿巷道通风系统直接影响瓦斯浓度、粉尘扩散及作业环境安全。根据《煤矿安全规程》,风速需控制在0.15-4m/s(掘进工作面)或0.25-6m/s(采煤工作面),风向需确保有害气体及时排出。传统人工监测效率低、精度差,难以满足实时动态需求。
2.技术痛点
· 粉尘、潮湿等环境易导致传感器失效;
· 多巷道交叉区域风流紊乱,需精准定位异常点;
· 数据需与应急系统联动,实现快速响应。
二、解决方案设计
1.设备选型与部署
· 仪器选型:采用防爆型风速风向仪(如ExdⅠMb防护等级),支持0-15m/s量程、±0.3m/s精度,兼容粉尘环境。
· 部署策略:
· 主通风巷道安装固定式监测点;
· 掘进工作面配备便携式设备,实时跟踪风流变化。
2.系统集成
· 数据通过无线传输(ZigBee/LoRa)接入矿井安全监控平台;
· 设置分级报警阈值:
· 一级报警:风速低于/高于标准值10%;
· 二级报警:持续异常超10分钟。
三、实施效果与效益
1.安全提升
· 某矿区案例:部署后,瓦斯超限事故率下降72%,风流异常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。
· 2023年某煤矿通过风速数据优化通风机频率,减少瓦斯积聚风险。
2.经济效益
· 节省人工巡检成本约40%(原需每日2次人工记录);
· 通过动态调节风机功率,年节电约15%。
四、挑战与优化
1.技术难点应对
· 粉尘干扰:采用自清洁传感器+定期校准(每季度1次);
· 信号传输:在金属支架区域加装中继器,确保无线信号覆盖。
2.管理优化
· 建立“监测-预警-处置”闭环流程,明确岗位责任;
· 数据存档周期延长至2年,支持事故溯源。
五、结论与展望
风速风向仪换能器已成为煤矿通风智能化的核心设备,未来可结合AI算法实现:
· 风流模拟预测,提前优化通风路径;
· 联动井下机器人,自动关闭异常区域风门。